南京方山定林寺距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明清时均有增建,规模宏大,属于金陵名刹之一。

因为一部千古传诵的《文心雕龙》曾写于此,因为一颗世尊释迦牟尼尚存在世的佛牙舍利曾藏于此,南京钟山上定林寺的名字天下皆知。也因此,该寺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据《建康志》记载,定林寺有二。上定林寺在钟山应潮井后,南朝 刘宋元嘉十六年 (439)建。下定林寺在钟山南麓宝公塔西北,元嘉元年(424)置,有王安石读书处 。南朝刘宋元嘉十六年(公元439年)一名外国高僧(克什米尔人)在钟山,建上定林寺,可惜,到了宋代以后,上定林寺渐渐淹灭,再加上后世的不断破坏。 以致近代以来,许多有志者曾苦苦追寻该寺遗址而不得。事实上,上定林寺本来位于明孝陵东北部紫霞湖附近,紫霞湖是个深藏于山间林海中的人工蓄水湖泊,因与紫霞洞相连而得名。修建于30年代中期,由爱国华侨胡文虎捐资建造,用来汇聚钟山泉水。过去未对外开放,故知者较少。面积约50000平方米,湖水清澈,周围林木蓊郁,山青水碧,风景佳丽。有“林海中的明珠”、“南京第一无污染湖”之誉。现在成为人们避暑纳凉的旅游佳地。湖西部原有半岛名桃花坞,1994年改建为连心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岛上花木繁茂,绿草如茵,还有人工沙滩,可作浴场。并修建了四座苗寨竹楼及水榭等建筑,接待游人在此度假、休养。


南定林佛牙阁供养的佛牙舍利

曾在南定林佛牙阁供养的佛牙舍利
现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中供养


上定林寺僧佑和尚的弟子刘勰所著《文心雕龙》被现代学者们赞誉有加,并成立了一个又一个《文心雕龙》学术研讨会。

上定林寺在古代香火较盛,是佛教圣地之一,相传宋代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曾在此读书,辟书斋名昭文斋,由书法家米芾题写斋名,但上定林寺年久失修,几度兴废,一度无迹可考,直到2004年12月初,紫霞湖上方发现一处南朝寺庙遗址。2005年3月1日,遗址中出土的近千件文物经过修复后在定林山庄刘勰纪念馆首次公开展出。负责考古工作的南大教授贺云翱正式宣布,此处寺庙遗址为著名文学批评家刘勰当年写出《文心雕龙》的所在地——上定林寺。

贺云翱介绍说,早在1999年他们发掘紫霞湖上方的南朝祭坛遗址时,就曾在祭坛西面和西南面发现了两处寺庙遗址。尤其是西南面的2号遗址,叠压在最下面一层的遗址是南朝的。在南京考古史上,发现南朝寺庙的遗址,这还是首次,因此受到高度重视。从2001年开始,他们对其进行了两次深入发掘,出土了一大批生活器皿、建筑构件、佛像残件、钱币等文物。这个2号遗址为何被确认为千年古刹上定林寺呢?贺云翱举出了四大铁证。其一,定林寺由于依山而上,规模宏大,有上、下之分。南宋时下定林寺尚且存在,陆游“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的题刻,如今就在1号遗址处,所以那里是下定林寺遗址无疑。而史料记载定林寺上、下之分全由地理位置而定,如今2号遗址恰恰就在下定林寺遗址的上方山坡上。其二,史载上定林寺兴于南朝,废于唐代,而2号遗址出土的建筑构件的时间跨度正好也是南朝到唐代。其三,2号遗址的殿宇建筑多建在石质平台上,这种平台依山而上共有六层,这和史书描述定林寺“禅房殿宇,郁尔层构”的气势完全吻合。最后,定林寺废止之后,此处又建过开善寺。开善寺因修建明孝陵被迁走并改名灵谷寺,而原开善寺的遗址正在此处。上定林寺遗址出土的文物大多是一些陶瓷的生活器皿,它们皆素釉粗胎,十分简陋,连最普通的南朝墓葬中出土的器皿都不如。南朝佛教盛行,著名佛寺皆富可敌国,上定林寺作为都城建康的大寺更是恩宠有加,为何寺中器皿会如此简陋呢?贺云翱认为,使用简陋素净的器皿是1500年前僧人修行的象征和方式。在出土器皿中,小型的罐、碾、臼、钵、碗数量众多。这些东西都是僧人们用来碾茶叶、烧水、泡茶的。可见饮茶在当时已非常普遍。文物中还有大量的灯盏和砚台,也可看出抄经是当时僧人们修行主要方式。



考古人员正在对上定林遗址的挖掘工作进行详细分析


 经挖掘后显露出来的上定林寺遗址石阶
 

上定林寺大殿祭台遗址


 挖掘现场出土的上定林寺僧人的饭钵


在出土文物中,最奇特的当属一个巨大的陶质建筑构件。虽然只剩下半部分,但从尖尖的巨齿、前端上翘的舌头、吻部的胡须、颈下的鳞甲可以看出这是一个相貌奇异的神兽兽头。贺云翱介绍,这件东西是屋脊上的构件,由于从未见过类似的参照文物,所以只能暂定为遗址年代下限唐代的东西。记者了解到从东晋开始,大型建筑物的屋脊两端都会装上一种叫“龙吻鸱尾”的神秘装饰物。“龙吻鸱尾”或称“吻鸱”,寓意“禁压火灾”。唐朝时,“吻鸱”被高僧鉴真带至日本,奈良唐招提寺正殿金堂屋脊两端就装有一对,被视为日本“国宝”。本来朝天宫大殿屋脊上也有一对,南京沦陷期间日本人将其拆运回国。此后就再也没人知道“龙吻鸱尾”的真实面貌了。这个残损的兽头极有可能就是“龙吻鸱尾”最早的模样。

如今,上定林寺的匾额被善鉴和尚请到南京的郊区江宁方山(天印山),一个具有紫雾神话的山区重建定林道场,此道场竟然与钟山上定林寺古道场在经度上南北正对,后人难断是否巧合,后来善鉴的弟子义琼、义珹继之,在方山一带广为弘法,后又以弥勒应身的傅大士转“轮藏”声名四方,与达摩、宝志(济公)和尚并称“梁朝三大士”,方山定林寺自此更加声名远播,公元20世纪后,饱经沧桑的方山定林寺仅剩下一斜塔和几间寮房和一弥勒殿,由当地的几位老人看管,一直以来遍地瓦砾、茅草丛生,后被南京徐一星老人发现,并极力呼吁保护世界第一斜塔——方山定林寺塔,此项工作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并斥资保护重修方山定林寺塔,经修缮后,方山定林寺又重建了大雄宝殿,并举行了隆重的“太子像开光暨浴佛”法会,住持释心融为弘扬佛教圣迹之光,发心将古定林道场发扬光大,并成立修复委员会,将方山定林寺的整体修复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刘宋元徽三年(公元475)年,僧人“法献”意外地在鄂尔浑河和土拉河流域一带得到了上图所示佛牙舍利,带回南京,秘不示人达15年之久。临终前,才将佛牙献出,藏于南京上定林寺的佛牙阁里,广受四方佛徒朝拜。陈武帝永定元年(公元557年),陈霸先宣布找到这颗佛牙,在后来的一千多年的历史里,这颗佛牙舍利屡次遭遇厄运,而幸运地都能化险为夷。1900年,帝国主义“八国联军”侵犯北京时,炮火将供奉佛牙舍利的西山招仙塔轰毁。邻近的灵光寺僧人在整理宝塔瓦砾时,从塔基下挖出一石函,函中有沉香木匣,匣内有佛牙一颗,原来当初建塔时,是将佛牙深藏在塔基之下,故得以安然无恙。此后,这颗佛牙便一直供养在北京西山八大处灵光寺佛牙舍利塔里。


上定林遗址
上定林遗址

上定林遗址鸟瞰紫霞湖
上定林遗址鸟瞰紫霞湖
古代上定林寺遗址的排水沟
古代上定林寺遗址的排水沟

挖掘现场发现了南朝的石柱基
挖掘现场发现了南朝的石柱基
钟山上的六朝北郊坛遗址被今人确定为上定林寺遗址
钟山上的六朝北郊坛遗址被今人确定为上定林寺遗址

上定林寺遗址南面的正气亭
上定林寺遗址南面的正气亭

考古挖掘现场出土的上定林寺部分物品